【观点】逻辑思维离餐厅员工遥远吗?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通俗点说,就是解数学题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不仅是一种学习能力,更是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或工作所必须的能力。原因是,大脑在接触客观事物的刺激后,会做出主观的判断,然后再对躯体发射信号,从而才会有相应的行动产生。也就是说,餐厅服务员哪怕只是简单地摆台,想要做好,也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


嘟嘟曾亲身试验过,结果是熟练的服务员都摆了三张桌子,我一张桌子还未摆放好。除了动作上的生涩之外,更关键的是我无法用肉眼短时间内判断杯碗筷之间的距离或位置是否正确。瞧,餐饮或服务业这个行当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容易,想要优秀,不仅需要眼疾手快,更需要思维和行动同时在线,缺一不可。如果你已是个身手敏捷的餐饮人,然后现在开始又爱思考,工作技能的提升会连自己都吃惊。



助力提前预判


所谓的贴心服务,其实都是在客人开口要求前做好。譬如,一个大家庭聚餐,有小孩,有老人。这时有预判能力的人会直接建议客人选择带卫生间的包间:一来,包间相对私密封闭,适合家庭聚餐的氛围;二来,小孩吵闹不会影响到其他客人;三来,方便老人上洗手间。而这个提前预判的过程其实就是逻辑思维能力。为什么会这样呢?无非就是由己及人;谁乐意在别人怒目下吃饭呢?但小孩子实在不受控。相反,如果没有很好地避免这一情况出现,掌握着消费主张的父母可能都吃了一肚子的气,哪里还谈得上良好的用餐体验呢?一旦他们遇到服务更贴心的餐厅,会毫不犹豫地移情别恋。

助力抓准重点


不论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涉及到对信息的传达或处理。而餐厅更甚,不仅需要接收内部信息,更需要迅速get到顾客的需求。真可谓每时每刻都在接收信息,可这些信息或任务里总有轻重缓急吧?毕竟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呢?必然是对信息的抽丝剥茧抓住重点。譬如,服务员几乎每天都有推荐库存积压严重菜品的任务,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只是被动的接收任务,然后完全地复制推行。这时爱思考的人,看着任务单大致就可判断出哪些食材积压了;这些食材还出现在哪些菜品里,是不是推荐这些菜也OK?抑或是直接将其作为每天的特价菜品。这种方法现已经被证明不失为一种体面的营销方法!

助力出陈创新


众所周知,餐饮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而作为餐厅灵魂的主厨,所肩负的担子或出陈创新的压力就可想而知。可真正爱学习、会思考的人是不惧这种压力的。如若不然,同是厨师出身的餐厅老板,有的大红大紫,成为这个行当的中流砥柱;有的却始终不温不火,惨淡经营。譬如,连外行人都啧啧称奇的中国意境菜,仔细看来也就是中西合璧;可关键是在当前的餐饮业中,通过此种方法来创新的还少吗?但真正的能够做出名堂的,还是那些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踏踏实实的学习和思考的餐饮人。所谓创新,其实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也就是,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关键就在自己的思考。如若不然,能做出焦糖柿子或山楂配鹅肝的怎么就只有一人呢?

 

助力举一反三


大家知道做点心或饼干啥的,都需要用到模具。逻辑思维能力就像这些烘焙的模具一样。平时听到的,看到的,五感接收到的东西就像是“原料”。这些原料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必须经过大脑的“烘焙”(处理)才会变的有意义。然而最终会“烘焙”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模具的样子。而人的大脑与点心模具一样,可以形成无数套。因此,不同的事物来刺激,也会有不同的逻辑思维结果产生,这也就是举一反三。的确,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长期培养训练。可怎么培养呢?买些相关书籍?其实用不着!

 

>>>>

对服务员而言:

反正平常总是会看宫斗剧,穿越文等又玛丽苏又具逻辑感的消遣,将其中的推断方法放在现实中试验训练,长此以往自己逻辑分析或思考能力就提升了。尽管大胆照此方法练习吧,嘟嘟已替你们试验过,百试不爽。


>>>>

对厨师而言:

练好基本功,掌握各种食材,包括营养价值及口感,熟悉消费趋势,然后多出去看看,采风。毕竟咱已经具备有创新基础,所缺的就是见多识广以及反复试验。其实就是要下笨功夫,多学习;真没有捷径!


>>>>

对管理层而言:

准确抓住上级的意图,下属的痛点,顾客的需要。主要就是信息的同频,对于不确定的要及时提出自己的理解,避免出现偏差。其实这也是餐厅基础资料或工作的掌握过程,不然哪里来思考的依据呢?




[ 责任编辑:刻度嘟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