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歌一心声:你会去做餐饮服务员吗?
昨天,一个朋友跟我说:“如果我有女朋友,我一定不会让她去(做餐饮服务员)的。”我想,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去做餐饮服务员吗?


五年前,大学毕业之际,为了赚取就业违约金,在圣诞节后我到一家小型火锅店打工。那是个很小的小店,对于员工没有正规的服务礼仪规范,培训什么的更无从谈起。那会儿天冷,我们可以穿靴子,也可以穿棉鞋,只要不穿拖鞋,基本都过得去。客人呼叫的时候,我们会放下手中抱着的盛有热水的水杯,然后再慢慢地走过去问一声“怎么了”。


店里除了老板、厨师、收银和洗碗阿姨,其他都是清一色的90后成员。他们每天要接受10个小时的上班时间,要接待不计其数的顾客,更要忍受因客人的久坐而加班到深夜的痛苦。不过,包吃包住的待遇让他们免去了租房、挤公交、堵车、迟到等一系列普通上班族遭遇的烦恼。


店里服务员以女生为主,每天会为客人未吃完的干净配菜、未喝完的姜汁可乐而争得脸红耳赤,也会因为自己收集的啤酒瓶盖不翼而飞而破口大骂,甚至会因为自己与其他同事的私人过节而公报私仇。。。这些纷争每天都会上演,放在现在来说,真有点“撕逼大战”的阵仗。但是,一两天后,大家还是一起说说笑笑,不过没几天又会有纷争。就这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大家的工作依旧,店里的生意依旧。


在那里,我有什么不懂的只会默默地问小丽。小丽是个很热情的女孩儿,在这家店工作了快半年,打算春节以后就不做了,她说她讨厌做餐厅服务员,赚不到什么钱,每天还要跟她们一起吵架斗嘴,累得慌。她想去广东一带找事做。后来,她确实在春节后去了广东,进了一家制衣厂,不过没多久还是回了武汉。在这里,我也只坚持了半个月,每天除了与小丽说说话,与顾客说说话,其他时间基本像哑巴。


两天前,因为工作需要,我去到一家武汉知名的西餐厅体验服务员工作。虽然有打酱油的嫌疑,但是在那里的两天,我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种氛围。


严格的服务礼仪,友好的同事关系,以及特别的问候要求都让我感到惊讶。这里的服务人员也是以90后为主,工作劳累程度很大。


我只在这里体验了两天,可我已经没有勇气马上开始新一轮体验。两天,一共工作了16个小时,这16个小时里,除了吃饭的两个小时,余下的14个小时我全部都在站着、走着、跑着。这在平时,我每天站立时间大约1个小时左右,相当于我两周的站立时间的总和。


小月是一名在读大学生,暑期在这家西餐厅做迎宾,现在已上岗近一个月。迎宾岗位是店里的门面担当,在店门口一站就是近十个小时。前两天,小西正好赶上好事光临,长久站立让小腹的疼痛感更加严重。无奈之下,她只好趁店内没什么客人的时候偷偷躲到门口附近的一个隐蔽角落蹲上一两分钟。中途正好我从门口处经过,她“蹭”地一下快速站起,一步跨回岗位,看到是我,长吁一口气:“原来是你啊!吓死我了!我以为是店长来了。”说完,她又慢慢走到角落蹲下,双手捂着自己腹部。


“这里就有凳子,坐着休息会儿吧?”知道她的情况以后,我想尽力让她坐会儿,虽然当下我不能给她坐的权力。


“没事,就蹲会儿缓缓就行。”声音好弱,感觉她已经不能浪费一点点力气了。看着她瘦弱的身子蹲在角落,心里好一阵酸。但是我没法帮她,只好帮她稍微留意着过往的同事,店长或者她的领导来了就提前 “通风报信”。


小月只是众多餐饮服务人员中很小的一员,这个经历也只是她30多个日夜中一次小小的经历。我结束体验的时候,跟她讲述了我的情况,她的表情告诉我,她也希望像我一样,潇洒地背着包包离开,不再来上岗。


两次的服务员经历,虽然短暂,但都印象深刻。体会到了餐饮服务员的辛苦,也体会到了餐饮服务员的无奈。但是,这个行业有利可图,也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门道,沉下心来做,有商机可言,也有事业可言。


现在,对我来说,只要我有其他生存办法,我估计不会选择做餐饮服务员吧。但是我深知大家没有什么不同,天黑时候仰望的都是同一片星空。无论哪行哪业,都有各自的苦逼与辛酸,尽管痛苦不尽相同,但又哪有一路走来都是顺风的呢?


:文中涉及人名均为化名或小名。